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原创文学>书库>热门小说>晋末长剑-最新> 正文卷 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对进(上)

正文卷 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对进(上)

  

    王弥溃入河北后,并未能彻底摆脱追击。

    初九下午,邵慎便带着步骑二千余人渡河,一路疾追。

    王弥慌不择路,竟然奔颠軨坂而去,途遇卫氏家兵,又仓皇回奔。

    枯黄的草地之上,箭矢破空,呼喝不断。

    沙涧水畔,仅剩最后数骑的王弥在过木桥之时,不慎坠入河中。因其曾力战追兵,身上穿着盔甲,落入水中之后便再没浮起来。

    曾纵横河南、河北十余年的王飞豹,就此落幕。

    王屋山中,以黑矟军为主力的晋军蜂拥入内,匈奴俘虏则统一迁往河南,打散安置。

    俟伏侯以本部羯人步骑为先锋,费了两三日时光,击破石生、赵鹿残余兵马,斩首数千。

    赵鹿在攻含口时就已中箭负伤,一日后便已不治身亡。

    石生死于乱军之中。

    当然也有传言俟伏侯以石生为羯人故,担心刘夫人求情得免,反过来染指羯部兵权,故杀之。

    总之,轵关、陕城之战结束后,匈奴折损三员将领,南线门户洞开,已无回天之力。

    消息很快传到了平阳,彼时已是十一月十二日,天空降下了漫天大雪,昭示着隆冬寒岁的到来。

    刘聪正在与朝臣们谈论吕梁山中的战事。

    “前天赤洪岭来报,邵贼遣将夜袭营垒,破之。吾儿不慎被擒,禁军残兵千人退至左国城。”刘聪叹了口气,道:“战至此时,诸营士气低落,朕也不能安坐平阳了,非得亲征不可。”

    似是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只有少许几个朝臣面现犹豫,似要出言谏止,绝大部分人面色平静,因为这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开国一二代的君主就想安坐宫中,驱使文臣武将为他安抚地方、提兵厮杀,像话吗?

    平时就罢了,出了事,不该君主顶上?

    春秋以来,国君就有义务领兵出战,此乃传统。

    很多人似乎都忘了,国君首先是军事贵族,然后才是其他身份。

    匈奴起于草原,残留风气众多,关键时刻,国君是一定要领兵出战的。

    不然的话,你就是软弱,没有担当,不配为君,下克上就在眼前。

    “陛下欲征何处?北耶?南耶?”司空朱纪拜了一拜,问道。

    “朱卿以为如何?”刘聪看向他,问道。

    朱纪抬起头,发现刘聪的双眼布满血丝,面容黯淡无光,心下一叹,道:“陛下,时至今日,臣以为非亲征不可,否则无法鼓舞士气。北境虽落于下风,仍可勉力抵挡。河东则一团糜烂,弘农王弥又败,蒲洪一矢未放,西归湖城。此间局势,可比西河危险多了。臣以为,或可南下河东击贼,待扫平这一路,再回师北上,仍然来得及。”

    刘聪眼中燃起名为希望的东西,只见他快走两步到朱纪面前,问道:“朱卿觉得先定河东,再北上御贼乃上策?”

    朱纪点了点头,道:“陛下,河东乱贼多为坞堡丁壮、士族僮仆罢了,挡不得禁兵一击。平阳四周,亦有国人部落,可悉发十二岁以上丁壮,以堂皇之势压过去,尽快扑灭乱贼,再回身御敌,为时未晚。”

    刘聪身体放松了下来。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已经做出决定了。同时心中欣慰,关键时刻,曾经一度沉湎于酒色的天子还是能豁的出去,不是龟缩于都城之内,而是为了这个天下,身先士卒,领军出征。

    这才是天子该有的模样!

    “陛下。”老臣范隆轻咳了下,道:“值此之际,臣以为人心就是一切。陛下所至之处,民情稍安,将士奋勇,或可稍稍扭转颓势。河东之地,定仍有心向朝廷之人,只不过囿于形势,迫于敌兵,不得不屈身隐忍罢了。王师一至,此辈定然率军来投,则未必没有平定河东的希望。”

    刘聪看了范隆一眼,再度点头。

    他仍记得当年范隆南下招降邵勋之事。

    父亲是真的欣赏这个人,想要他北上来投,甚至打算把妹妹嫁给他,以为国之柱石。

    “陛下。”江都王刘延年出声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嫌兵力不足,臣将兵马从关中唤来,为陛下厮杀。”

    刘延年是宗室耆老,刘渊之兄。

    刘渊成事后,曾在太原境内筑大干城(位于今文水县西南十里),供其居住。

    这一方面是以宗室镇外藩,拱卫刘氏江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南面包围晋阳,压缩刘琨的活动范围,令其困守孤城。

    只不过,从三年前开始,刘延年的部落就陆陆续续从大干城撤走了,迁移至关西定居。

    一开始在安定郡,后来刘聪觉得那地方太苦了,于是让他们搬到长安附近,划拨了水草丰美的上好田地,供其耕牧。

    部落目前由刘延年的儿子们领着,他本人则入朝为官,身居太宰之职。

    此刻听到刘延年的话,刘聪颇为感动。

    关键时刻,还是宗室可靠,还是屠各氏可靠啊。

    但他拒绝了。

    “太宰美意,朕已心领。”刘聪看着他,摇头道:“长安去此甚远,缓不济急。朕自引禁兵六千,发诸部军万余、丁壮万余,南下戢乱。若战而胜之,则尚有挽回之处,若不胜,卿等早作打算吧。”

    众人闻言叹息。

    打算?还能有什么打算?若天子亲征都败了,大伙还有什么抵抗下去的勇气?不如麻利点收拾家当,渡河西去,投靠太子。

    听闻太子将兵三万,屯于河西,随时能东进支援,或许这便是唯一的希望了。

    ******

    邵勋收到消息时,正在兵进左国城的路上。此去七八十里,皆是河谷平坦大道,按说比较好走,无奈下起了雪来。

    山间本就寒冷,风雪更大,迷得人睁不开眼睛。

    落雁军充当先锋时,甚至有一支部队数百人被匈奴部落伏击,全军覆没,匹马未还。

    不得已之下,只能放慢行军速度,抵达左国城外时,已是十五日夜。

    山间背风之处,篝火生了起来。

    邵勋父子三人围坐烤火。

    “苦不苦?”邵勋检查了下两个儿子的手,发现已有冻疮了,遂问道。

    “苦。”俩小儿老老实实点头。

    “吃得此苦,后面享用果实时,才会觉得更加甘美。”邵勋笑道。

    金刀、獾郎看着父亲,好像有点明白了。

    当他们随父亲抵达平阳,看见匈奴贵人跪伏于地的样子时,心中一定会很高兴。

    “阿爷,现在——赢了吗?”金刀忍不住问道。

    “你说呢?”邵勋反问道。

    “匈奴连战连败,士气低落。”金刀说道:“今年刚出兵那会,匈奴人还是敢比划几下的,冲起来也不要命。但打了大半年后,好像没那么厉害了。能不能打,完全看为将者带得如何,便是带得最好的,其战力也就与年初仿佛。”

    “不仅是匈奴战力下降了,我军战力也增长了。夫战,勇气也。我军士气上升,匈奴士气下降,此消彼长,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邵勋说道:“王弥便是一例。初攻新安时,禁军甚至被数次击溃,双方血战良久,最后洛阳中军死伤一万五千余,洛南丁壮死伤万人,府兵亦伤亡数百,最后才堪堪攻取。”

    “打白超坞时,就要容易一些了。但彼时王弥仍然发起了犀利的反击,禁军死伤万余、河南坞堡丁壮亦死伤大几千人,才艰难克复此城。”

    “硖石堡之战,一下子轻松了许多。黾池之战,摧枯拉朽。陕城之战,追亡逐北。”

    “军心、士气和战力息息相关。吾儿将来若领军,一定要注意士气,想尽一切办法维系乃至提升士气。”

    “知道了。”两人齐声说道。

    “为父再问你们一句,赢了吗?”邵勋一左一右,将两个儿子搂在怀里,笑问道。

    “赢了。”两人先后说道。

    “你们都是死脑筋吗?”邵勋笑道:“就依照眼前局势思考,不考虑意外吗?”

    两人一愣,继而有些明悟,知道唯一的变数出自哪里了。

    “这样就发愁了?”邵勋又笑,分别敲了敲两个儿子的脑袋,道:“为将者,当百折不挠。即便身处绝境,也要寻那一线生机。哪怕最后被证明一切都是徒劳,一切都是无用,那也要去做,这无关其他,只是一个态度。灰心丧气、束手就擒、消沉萎靡,不应出现在我的儿子身上。你们是我的种,就该有一股子狠劲、凶劲,绝不能轻易放弃。”

    “话说回来,如今是大优之局,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邵勋继续说道:“刘粲若跳出来,那就把他一并收拾了。不要懊恼,沉住气,世间做什么事是容易的?”

    “现在再问你们一句,赢了吗?”

    “赢了!”俩小儿鼓起勇气,提高了声音,齐声回道。

    邵勋哈哈大笑。

    父子三人坐在帐中,看着外间的鹅毛大雪。

    金刀忍不住看向父亲。

    娘亲一贯温柔娴雅,教导给他的东西,和父亲比起来,似乎不是一个路数。

    或许是男女之别吧。

    父亲总是很沉稳,仿佛什么都不能把他打垮,关键时刻还有股凶狠暴戾,真敢把你全家砍翻,就看他愿不愿意了。

    他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獾郎则看向父亲和兄长。

    外间北风呼啸,雪漫天。帐内昏黄的油灯,竟然照耀出了一片温馨的光晕。

    等到父亲年老的时候,他和兄长若还侍奉在侧,那一定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十七日,大军攻左国城,一日破之。

    小督吕涯至阵前督战,为强弩射杀。

    十九日,兵围离石。

    匈奴西河郡公刘畅散财激励士气,拼死抵挡。

    大军连攻三日,不能克,转而分兵抄掠乡里,就地获取补给,减轻风雪天的转运压力。

    也是在这一天,刘聪征集完了丁壮,率军离开平阳,南下镇压叛乱。

    刘粲抢在黄河封冻前,渡了万余兵马至东岸。

    蒲津关三城仍然在过人,络绎不绝。

    大伙心里都有个隐隐约约的想法:再不加紧过河,可能就来不及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