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母+org点com,
顾铮是相信贺卿的。
她如果早有打算,这件事根本不需要瞒着他,毕竟他心里虽然有疑虑,却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下,贺卿这种处理方式更合适。
而且归化的异族仗着地利之便,往往桀骜不驯,被朝廷打压了就主动归附,等朝廷放松了,或是日子好过了,又反叛作乱。如此时常反复,才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判语。
说实话,顾铮虽然是个儒生,却也对这种事情十分腻味。
只是朝廷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又要体现天-朝上国的风度,也只能容忍了。
但是现在,贺卿无疑提出了另一种解决办法——不是划出一块地盘让这些部落聚居,而是直接将之打散,混入普通大楚百姓之中。如此,他们没有了族人支持,也就不怎么敢闹事,只能适应和融入,久而久之,心思自然就转移了。
既然如此,尝试一下也未为不可,若真能解决这些问题,将来其他地方的异族也可比照此办理。比如西北的归化州,就聚居着好几个归附的草原部落,时常闹腾出些事情来,令当地官府十分头痛。将之迁入中原,移风易俗,想来就会好管理得多。
这些事情,贺卿必须要靠他和下面的人去安排,完全没有对他保密的必要。
所以她说自己是刚刚想到,顾铮是相信的。有时候他觉得,贺卿其实并不算是个精明的政客,却总是能够另辟蹊径,出人意料地把事情解决。这是她的天赋,或许也是她的奇遇,所以顾铮也没有追问的意思。
他点点头,道,“既然殿下已经做了决定,臣回头就去安排。争取年内将他们迁移完毕,今冬和明年春天便可垦荒种地,赶上春耕。”这种迁移的人口,如果不能自给自足,就只能靠官府供养。若能尽早开垦出土地养活自己,自然是好事。
接下来,就是等西南的局势酝酿发展了。
又跟顾铮商量了两件事,贺卿忽然问,“今日是初几?”
“六月初三。”顾铮回答了这个问题,话一出口,立刻意识到贺卿想说什么,道,“殿下没有记错,今日便是江南船队出海的日子。”
紧赶慢赶,终于赶在了六月出海。
这效率,顾铮自己想起来都仍旧有些不可思议。固然是因为这只是初次航行,许多商队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并没有携带太多货物,但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到江南,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也仍然堪称奇迹。
可见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不逼一逼,很难看到极限在哪里。
说来也巧,两人这里才提到江南,那边就有人来报,说是江南市舶司那边送了东西过来,是进上了。
贺卿十分惊讶,“是什么东西?拿进来。”
立刻有杂役将东西抬了进来,却是两样东西。一个装在大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