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司士兵被打的鼻青脸肿,一哄而散,朝四周逃去。
袁崇焕在后面看得是津津有味,他这几年为考取功名,下了狠心,把精力都放在四书五经,寻章摘句上,所以对这国朝典故,京师风情了解不多。
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长点见识。
有明一朝,从宣德年间开始,自阉进宫的人越来越多,泛滥成灾。
关于自阉的原因,除了极个别变态分子的不良癖好,绝大部分人只是为了改善自己极度悲惨的生存状态。(注释2)
当然,也有一些可怜的小孩被父母残忍阉割,被卖给人贩子,被迫进宫。
对生活在兵变、天灾、苛政下的大明百姓来说,进了宫就不会被饿死,不用去吃观音土,也不用易子而食。
甚至可以吃好喝好,和宫女们发生一些超越性别的感情。
当然,如果稍不留神,还可能混成刘谨王振魏忠贤这样的大人物,从此光宗耀祖。
根据著名的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在人在食物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其他需求就可以被忽视甚至完全压抑,当然也包括那玩意儿。
所以到成化年间,全国各地自行自宫,要求进宫服侍皇上和后宫的忠义之士,已超过两千人,而且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明中后期经济逐年恶化、政治腐败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京畿地区自宫的男子越来越多。
刘招孙的拜把子大哥魏忠贤,便是这千千万万自宫大军中的一员,只不过因为魏公公后来成了九千岁,所以人们才记住此人。
据史书记载(注释3),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明年,会有一支超过两万人的准太监大军涌入京城,乞求朝廷给予工作。
他们表示什么工作都不挑,他们的卑微要求遭到拒绝后,很快由忠勇爱国的准太监,变成为一群喧闹好战的暴民。
所幸大明余威犹在,在礼部兵部合力打击下,这群乌合之众被赶出京师,一些人因无颜见江东父老(像魏公公这样衣锦还乡的毕竟是少数),最后选择了自杀。
眼前这群阉人,便是万历四十八年,涌入皇宫的两万自宫大军中小小的一支。
更多准公公,还在前赴后继赶往京师的路上。
这样的荒诞历史场景,若非亲眼所见,没人会信。
“我也不信。”
袁崇焕摇头道:
“我大明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竟然如此!可悲可叹!”
袁崇焕久久无语,有些心烦意乱,决定先回会馆。
这时,崇文门里走出群锦衣卫,皆是飞鱼服绣春刀,颇有气势。
锦衣卫中有两个中官。
中官的出现,立即引发周围狂热的叫喊。
望着鲜衣怒马的公公,为了生存而自宫的男人们,此刻都感觉到了人生意义,这就是他们要活成的体面样子。
于是,流民们扬起手中木棒,更加卖力的揍向兵马司士兵。
“打死他们(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