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原创文学>书库>科幻灵异>李宽穿越大唐> 正文卷 第902章 小康之家

正文卷 第902章 小康之家

  

贞观年间,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没有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那么厉害。

但这也是相对的。

在五胡乱华之前,中世家大族对朝廷、对地方的影响力,都是宋明清时期不能比的。

就像是以马家为首的陇右士族,一旦大唐中央朝廷陷入内乱,他们立马就可以让陇右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各个州县里头,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他们的人。

哪怕是李世民励精图治,到现在为止,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也就只到了县令这一个层面。

再下去,要不就是州府里面的刺史在安排,要不就是县令走个过程一样的按照惯例任命本地的某些人为官为吏。

如今李宽突然表达出要对付陇右士族的意思,由不得上官仪不紧张啊。

“王爷,你说的清除,是要降低这些士族在陇右道的影响力,还是要连根拔起,彻底的消灭这些士族呢?说实在的,凉州能够有今天的这副局面,这些士族也是有一些功劳的。

各个县衙里面,胥吏基本上都是各家士族的家族子弟,如果一旦他们不配合官府的工作,那么朝廷的政令到了凉州府衙之后,就出不了府衙大门,到时候会影响凉州乃至整个陇右道的稳定呢。”

上官仪觉得自家王爷不应该是那么激进的人才对,但是李宽的话却是让他由不得升起了一些担忧之情,所以赶紧把这事的重要性给说了出来。

“只除首恶,其余人不追究!当然,发配岭南或者江南道,这是必须的!”

李宽一直觉得大唐的人口太少,识文断字的人太少,怎么舍得一下子除掉那么多人呢?

这些士族,只要分散开来发配到各地,虽然凭借着他们的实力也能很快的成为当地豪强,但是岭南道和江南道还有大量的地方是属于大唐朝廷未实质性管理起来的地方。

把这些士族扔过去跟当地的土人斗,不仅可以有效的给朝廷做贡献,还可以进一步加深这些地方的开发。

对于朝廷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就比如岭南道,如今除了广州附近的一些地方,其他不管是北边还是西边,实际上都还是处于僚人的统治之下。

虽然名义上这些僚人也是臣服于大唐,但是这种臣服并不可靠。

倒不如让这些士族去掌控那些僚人的地盘,这样才能让这些区域成为真正受到朝廷掌控的存在。

“游韶放心,我心中有数!大唐北边如今已经暂时没有特别强大的敌人,东边是一片汪洋大海,南边虽然还有不少蛮夷,但是当地瘴气横生,毒虫随处可见,要占据这些地方并不容易。当然,这些地方也不会对我大唐产生太大的实质性威胁。

但是陇右道不一样,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点,是大唐沟通西域的节点。与此同时,这里也是遏制草原的关键。偏偏这个地方,朝廷的影响力一直比较薄弱,胡人的占比又比较高,而士族又跟朝廷不是一条心。

所以我才认为凉州要继续发展壮大,清除掉当地士族是必须的工作。当然,你说的稳定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要经历过了阵痛,吏部安排一批新科进士来到陇右道各个州县任职,再从长安城的各个书院之中招募一批学员来到当胥吏,慢慢的将各个州县纳入到朝廷的实际控制之中来。”

上官仪是自己颇为信任的属下,李宽自然愿意跟他好好的沟通一番。

要不然,一味地强迫人家去做事,效果并不会好。

“王爷,虽然这个办法看起来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清楚了本地豪强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个权力的空白,到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让胡人给占了便宜啊。”

上官仪骨子里对胡人是不信任的。

哪怕是凉州城中已经有许多胡人加入到了大唐户籍,但是要赢得大家的信任,却没有那么容易。

“这个其实也好办!长安城最不缺的就是勋贵,这些勋贵的利益,普遍都已经跟大唐的兴衰绑在了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跟河东道北部推广棉花种植一样,在陇右道推广香料种植。朝廷完全可以把陇右道大量的无主之地赏赐给有功的勋贵。

这香料的种植利润,大家心中自然有数。到时候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勋贵子弟来到陇右道。而且,我们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吸引关中百姓移民陇右。如今水泥道路让交通变得便利了许多,大唐运输集团的公共马车早就联通了凉州跟长安。

只要利益的诱惑足够大,一定会有一批百姓来到陇右讨生活的。至于你说的胡人做大的问题,我觉得多虑了!只要我们持续的提高陇右道的汉人比例,胡人就不可能坐大。”

如今的陇右道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陇右道。

不仅两边的吐谷浑和西突厥被灭了,丝绸之路如今也变得更加繁忙,就连胡人对大唐的依赖也大大的增加。

已经习惯了茶砖和盐巴,习惯了剪羊毛挣钱,许多胡人的心态已经开始变化。

不用拼命就可以过上好日子,还有几个人愿意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

凉州这几年修建了不少蒙学和小学,不管是唐人还是胡人,只要是适龄的孩童,都可以进去接受教育。

再过个几年,那些接受了新式教育的胡人子弟慢慢长大,凉州的局面必然又要焕然一新。

“朔州那边的人口和赋税增幅是仅次于凉州的,如今已经从垫底的状态进入了前二十名,并且势头很猛,过个几年就能进入前十名。所以宽儿你说把朔州北部推广棉花种植的那一套利用到凉州这边来推广香料,朕是同意的。只是,这香料的种植面积,不可能像是棉花一样需要那么大吧?”

李世民坐在一旁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在他看来,香料这种金贵的东西,需求是非常有限的。

哪怕是大唐现在的香料消耗量相比十几年前增加了几百倍,总数跟棉花相比,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个也很简单。香料的种植面积广了,价格必然下降。这价格下降了,能够用得起香料的人就变多了,销量必然就会上涨,到时候对香料的需求就会增加。当然,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陛下的担忧。

凉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但是我觉得大唐的商队去西域,不仅可以携带丝绸,香料也是非常适合的呀。对于西域的那些国家来说,香料的金贵程度绝对比大唐还要高,这就意味着贩卖香料会有大量的收益。到时候,凉州本地生产的香料,必定可以让丝绸之路变得更加繁忙。”

李世民:“万一到时候种植香料还是挣不到大钱,对大家的吸引力下降了,陇右道的胡人,可能就真的会借着这个机会崛起了。”

李宽这话虽然有一些道理,但是显然还没有完全解决李世民的担忧之情。

“陛下实在是担心的话,到时候我们也可以在陇右道大力的推广土豆种植。算算时间,李耿和李义协率领的船队,应该快要到达美洲了,到时候带回来土豆和玉米,我们首先在陇右道推广。”

虽然土豆和玉米最终肯定是要在大唐全国推广的,但是先后有别。

只要朝廷愿意优先支持在陇右道推广土豆和玉米,勋贵们必定趋之若鹜的安排家中子弟去陇右道。

当然,前提是这个土豆和玉米真的存在。

“既然宽儿你这么有信心,那就按照你想的去做吧。”

李世民不大好说自己不相信“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可以从美洲带回所谓高产的土豆和玉米。

但是鉴于李宽过往无往不利的战绩,他倒是没有表示反对。

李世民都是这个态度,上官仪就更加不可能继续反对了。

“王爷,陇右道的这些士族,通过多年的互相通婚,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的复杂。要想彻底的扳倒他们,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说服证据,否者很可能会引起动乱。”

上官仪开始考虑如何执行李宽的想法了。

论起煽动人心,世家们搞起来可是得心应手。

“这个好办,打一批拉一批,这一招不管什么时候都很有用。马家如今是冒尖的椽子,肯定要搞掉他。其他的世家大族,只要愿意迁移到岭南,朝廷不仅不打压,还可以帮忙在岭南站稳脚跟,甚至在当地衙门安排一些职位。

至于一些依靠在这些士族身边的小家族,可以考虑适当的扶持一些名声好的,听话的,支持朝廷大政方针的起来。当然,凉州不再需要那种大世家,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小有身家的小康之家。”

“小康之家?”

李宽的话刚刚说完,李世民就对这个第一次听到的词语充满了兴趣。

“没错,小康之家!《诗·大雅·民劳》有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我看来,小康之家就是小有资产的人。这些人可以是各个作坊里头三级以上的匠人之家,可以是凉州城外那些开着小食肆的掌柜之家,可以是县衙里头某个胥吏之家,也可以是家中有着几百亩良田、几个奴仆的农夫之家。”

在李宽看来,一个由众多的小康之家组成的陇右道,比一个由几大世家和无数贫苦百姓组成的陇右道要稳定的多,好控制的多。

贫苦百姓太多了,就意味着随时都可能会有动乱。

人一旦吃不饱肚子,那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

挨过饿的人对这句话一定会有非常深刻的领悟,而没有饿到过的人是很难领会到这句话的恐怖的。

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有出现过易子而食的传闻,这可不仅仅是传闻,而是无数悲惨小孩的不幸遭遇。

“楚王殿下这个小康之家,跟寒门子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寒门子弟是意味着祖上曾经荣光过,如今已经落魄;而小康之家却是有着更多的积极意义,更能代表我们大唐的变化。”

一旁没有怎么说话的岑文本忍不住发出了一句赞美之词。

虽然岑文本是世家子弟出生,但是也算是见识广博,对于民生疾苦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他的父亲岑之象,在隋末时期担任过邯郸县令,遭人诬陷。那个时候,岑文本才十四岁,自己去到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其父冤狱得以昭雪。

“小康之家这个词语听起来确实比寒门子弟更让人舒服,更让人充满期待。大唐的寒门子弟,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伴随着大唐的发展大幅增加;但是小康之家不一样,他们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快速的增加几倍、几十倍,只要大唐每个州县都有大量的小康之家,各地的稳定就不需要朝廷太过操心了。”

来济也忍不住夸奖了一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来济就是寒门子弟。

他的父亲来护儿曾经身居高位,可是在隋末动乱的时候不幸去世,之后来家的家道就迅速的衰败。

直到这两年才开始重现成为长安城有头有脸的勋贵。

他很清楚寒门子弟是不可能快速增加的,因为哪怕是寒门也是“门”,意味着祖上曾经出过做过高官的人。

“陛下,在微臣的设想之中,大唐应该是一个不倒翁形的社会结构。站在最顶部的勋贵世家的数量是比较少的,最多的是中间的小康之家;同样的,最下层的百姓数量也应该尽可能的少,这样的社会结构才是稳定的。”

不倒翁是如今长安城比较流行的儿童玩具,当初也是从楚王府流传出去的。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岑文本,甚至是上官仪,都是亲自把玩过这种玩具。

“不倒翁形的社会结构?”

李世民细细的品味着这句话。

一直以来,还真没有谁像李宽这样的提出社会结构的理论。

哪怕是李世民再见多识广,一时之间也不好下判断。

“是的!大唐要想避开以往的朝代轮回的宿命,就要从改善社会结构的角度入手,让整个国家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跟朝廷保持一致,让造反失去土壤,国家自然就安稳了。”

借着这个机会,李宽开始为将来的事情开始做一些准备,让李世民先接受一些新鲜的观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