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原创文学>书库>耽美同人>国宝级学霸> 正文卷 第87章 第八十七章

正文卷 第87章 第八十七章

  

前天下午,??刚得知自己的证明思路被拿走用了的时候,??明夏很生气,??觉得自己的努力成了别人的成果。但后来,??顾秉钧告诉她,??这件事其实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在学术界,像明夏这种,??将自己的证明思路在公开场合直接说了的,大部分都是默认为他人也可以使用。之前,IMO结束之后,依旧有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都在关注她对“1+1”的证明进展,??不断催促,就是因为,??既觉得她有希望证明出来,也觉得最好还是她本人给出最后一步的证明,不然实在太亏。

顾秉钧当时也催了,就是光顾着催,??却忘了告诉她大家都在催的原因。

所谓“同行都是冤家”,在他们这些搞数学研究的人的社交行为中,??也是一样的。大家都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藏着、掖着,??生怕多年的辛苦努力,只是成了别人的踏脚石,??才会觉得明夏的公开十分“大义”,也忍不住替她焦急,??却是不知道,她的公开只是临时的顺势而为,也是因为不清楚公开之后,还会有被别人直接拿走用这么个操作。

知道了这个情况,明夏就渐渐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毕竟是世界三大难题之一,别人研究多年,通过努力,将最后一步证明出来,也可以接受,只是觉得也有点怪自己,明明可以用这个给国家在数学界再大刷一波存在感的,以后真的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了。

结果,等她看到顾秉钧发来的预印版论文截图,就简直给气笑了。

就算学术界再怎么默认她的行为属于“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但像秋元沙树这种,明明97%的内容都是用的她的思路,自己就完成了最后一步,竟然完全不分“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只署名了自己,想要独占这份研究成果,因为这是世界三大难题,就算现在被群嘲,但等以后记录到数学研究史上,只剩他一个人的可能性极大,这就实在是很过分了。

据顾秉钧和蒋业所言,这个秋元沙树,虽然是数学家,在数学界也算是颇有地位,但一直名声很不好。身为高校博导,带学生的时候,却有占有学生研究成果的传闻,但也没有不给学生署名,再加上也适当地给了学生一点好处,便一直都没有人站出来说这件事。

而明夏的一腔怒火,在看到他的那篇所谓的证明论文之后,就忍不住冷笑了。

秋元沙树是按照她的思路往下算的,自然也就走进了和她一样的误区。坦白来说,这个误区其实很难发现,误导性极高,只是,她在星际时代学的理论不同,当天,就在逆推的时候,敏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次陷入思考之中,反反复复地琢磨了一个多月,而他在证明的时候没有发现,找的那些帮忙验证的人应该也没有发现,这才直接举办了证明发布会。

而导致明夏在发布会上完全不给面子,直接当场怼的最后一个□□,便是绝对早就有稿子的助手竟然在提到她的时候,只是口头说了一下思路来源,还不忘强调,“这主要都是秋元沙树先生自己的研究成果,前者学识有限”。

用了她的思想,还对她踩一捧一,是真把她当踏脚石了吗?还是新鲜出炉,软白甜香的包子?

秋元沙树的想法,开成大学的校方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虽然看不上他的学术作态,但更在意能获得的利益,便交涉几回,要求在学校办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证明发布会也一起都是在学校开,却没想到,竟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倒丢脸丢到了全世界那么多数学家的面前,也给了媒体们可以拿来写的话题。

助手是校方安排的,被给了眼色后,就开口:“没能成功证明出来哥德巴赫猜想,我们也很遗憾,对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很抱歉,今天的证明发布会到此结束。”

“既然都开了证明发布会了,耽误大家的时间也不好,正好,我也有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想公布,请问可以借用你们的场地吗?”

台下的众人正准备起身,就听明夏开口,言辞礼貌,笑着问道。

不给人家署名,也不感谢人家的贡献,现在好了,没有人家对证明思路理解更透彻,被当场质问了逻辑上的错误,更是明摆着要被找场子了。

助手虽然也有一些主持经历,但主要还是搞学术研究的,这方面的应对能力不佳,当即身形僵硬,眼眸焦急,询问地看向校方。

证明发布会这才开始多久,秋元沙树刚把自己的证明思路说出来,就立刻被指出了最后一步证明环节在逻辑上存在Bug,前面又是直接拿的人家的思路,还没给人家署名,甚至踩一捧一……

现在,人家来了现场,问你能不能借用一下场地,不说人家才是这个思路真正的提出者,也不说人家打算给出“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看台下那些数学家们满是好奇、期待的眼神,还有后排及旁侧媒体记者们兴奋的表情,能不答应吗?

接过话筒,开成大学数院的院长笑了下,毕竟是社会上的老油条,就算心下再气,面上的表情也依旧维持:“当然可以,我们举办发布会的目的就是想要给哥德巴赫猜想一个证明,只是很可惜,秋元沙树先生的证明依旧存在bug,期待你的证明可以带来一个新的里程碑。”

就算形势所迫,他们答应了下来,将这个证明发布会的主场交给明夏,心下到底也是不爽的,便说了这样的话,通过所谓“说话的艺术”,表面上是对她接下来的证明寄予了期待,但实质上也是暗施压力。如果,明夏的证明也存在逻辑Bug,被找出来了,估计也会被说上几句令人膈应的“失望”、“遗憾”、“可惜”。

当然,明夏既然确认自己证明出来了,就不可能给他们这个嘲笑的机会。

走上台,明夏用英语用英语开始了陈述,将之前秋元沙树投在屏幕上的证明思路重新打开,翻到大概4/5的位置,拿着红色的指示灯在那个式子下面划了划,开口:“非常抱歉,之前,我在IMO上的证明思路出现了错误。回去后,我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到,事实上,在这一步的时候,我不应该写f的关系式,而应该联结前面的式子13和式子21,学习拉特马赫证明7+7、瑞尼证明1+c的方法……”

纤白的手举着黑色的话筒,看起来娇娇小小的华国女生,远道而来到日本,站在偌大的报告厅里台子上,当着众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的面,面容镇定,用流畅的英语,说出了足以令整个数学界为之震荡的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台下,各国数学家都将椅子扶手里的那块板取了出来,打开,拿出笔和草稿本,跟着明夏的思路,眼睛发亮地计算着。

明夏在IMO上提出的“伪命题思想”,和间接论证中的“反证法”有些许相似,但又不一样,因为并不是通过相反的假设去逆推,而是通过举例一个相关的命题,通过对这个命题的讨论,一点点延伸到证明本身,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来说,是非常新颖的一个思路。

而且,她现在的证明,也是一环扣一环,在大家看过IMO上的证明后,都以为她会往这个思路走,却没想她在最后一个环节大扭转,直接把自己前面的思路推翻,再联结其他式子,才写了顺着思路完全想不到的角度的最后一个环节。

那些式子就像是下午茶的马卡龙、沉沉夜幕的繁星、和暖拂面的轻柔春风……将数学的美展示得一览无余,也令人震撼。

将自己的证明说完,明夏拿着话筒,开口:“谢谢大家的聆听,以上,就是我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如果有质疑或者疑惑,随时欢迎大家提问。”

台上,明夏的证明讲得有多落落大方、思路严谨,开成大学的校方脸色也就有多难看。

你知道自己的证明思路是错的,怎么还随便公布出来,误导别人?不然,都一个多月过去了,怎么大家都没找出来你这个逻辑上的错误,却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又推翻了自己的证明?难道说,这个华国女生是故意的,猜到了有人会拿走她的思路去用,恶意给了假的证明?

听完明夏的证明,秋元沙树的心简直揪在了一起,那个难受,岂止是简单的“后悔”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之前,是他鬼迷心窍了,见IMO有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都没有对明夏的证明提出异议,心下觉得肯定是没问题的,就顺着她的证明思路往下计算,发现自己似乎真的证明出来了,正推、逆推了几次,觉得都是成立的,立刻欣喜若狂。

之后,找他人帮忙一起推算的时候,他也是想到自己以前也有过占着身份便利占了学生研究成果的举动,忍不住怀疑别人也会这样踩着他上位,只找了数院的几个老师,还有几个搞数学的朋友帮着一起验算,就去联系了学校,想要那个证明了世界难题的名,甚至都准备好了被媒体和圈内人群嘲,坚持没有给明夏署名。????而学校也是近几年一直在愁期刊的含金量,高不成低不就的,对于他们学校的国际地位来说,非常尴尬,见他这么肯定,也有学校那么多老师以及数学界一些虽然地位不高但也小有影响力的人帮忙推证,就心动了。

只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明夏的证明思路,竟然是有错误的,还是国际上那么多数学家,都没有发现的错误,那么隐蔽,最后,竟然是被她自己重新推翻。

给出证明思路的是明夏,他伸手就拿,还厚着脸皮说主要研究成果都是自己的,最后,也自己作孽自己受,谁都怪不了。

听明夏说可以提问了,台下的数学家们眼睛一亮,绝大多数都是年过半百的他们,久违的,终于起了兴奋劲,纷纷举手,恨不能自己第一个提问,有的学者性格比较急躁,还因为到底是谁先举手的吵吵了两句,皆是对明夏的证明表示了感叹和震惊,也是结合今年的IMO成绩,对华国的数学表示感叹,然后就开始问她各种问题和好奇的地方。

她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思路?为什么会意识到从那里推翻证明?为什么会提出伪命题思想?为什么……

明夏想了一下,直言:“之前,我试着稍微总结了一下,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提出新的思想是一个难点,有新的思路是另一个难点,而最后的难点就是那个式子处的矛盾,这也是导致秋元沙树先生顺着我的思路证明下去后,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现错误的原因。”

而坐在后面以及蹲在侧面的媒体记者们,更是满心的焦急,也很想对明夏进行采访,就在等待数学家们提问的时候,一直疯狂拍照。后来,见前排的数学家们已经讨论得上了兴奋的劲头,他们能被安排来蹲这个证明发布会,自然都是不说对“1+1”有研究的,最起码也是知道和稍微了解过的,自然也清楚这些学者们为了某一个理论讨论起来时的模样有多么疯狂。

行的,不用等了,安心拍照,仔细听他们的交流吧。毕竟,比起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业界内的讨论和研究,才更为重要。

黑黝黝的镜头都在对着报告厅前面,台上是年纪轻轻却已经将“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出来的的华国女生,下面是醉心学术新成果的数学界学者们,这就像是一场狂欢,是数学界的新的风暴,大家都在期待着。

…………

今天的这场“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发布会,从一开始的闹剧一场,渐渐转为后来的震撼人心,变化快得仿佛龙卷风,呼啸而过,却在众人的心上留下了不小的痕迹,难以抹去。

要不是后来,见天都黑了,时间太晚,数学家们根本不想放明夏离开,只想趁着这股兴奋劲一直讨论下去。

沉浸在数学的研究中,他们真的很开心。

明夏一直的想法,在去年和顾教授交流过后,其实始终都很清楚,最喜欢历史,但也不能浪费自己的数学天赋,便会带着学习和研究数学,也给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但坦白说,穿越前,她只是个叛逆的高中生,穿越后,她所了解的也只是“生存”,就算后来努力学习,进入了星际大学,也只是在学习数学家们已经给出的理论,就算跟着导师做项目了,想法也只是以后混口饭吃,能不用回到垃圾星的状态。

在她看来,21世纪的理论都很简单,和星际时代的理论很难相提并论,便也虽然尊重,但不会放在心上。可是,这是一个思维误区,她没意识到,自己不是很看重的数学,是别的学者潜心研究多年的热爱,这就好像她最爱的历史,去年去京华大学参观时,就算知道去找那个打电话的男生,要求对方不能轻视历史的做法显得情商很低,她也接受不了别人去贬低和侮辱。

在今天之前,明夏所参与的,就是各种面向中学生的比赛或者奖项的竞争,比如“希望之光”英语风采大赛,比如成邱宇数学奖,再比如HMO、IMO……

她感受到的更多是对成绩和研究成果的追寻,而不是对科研这片星辰大海的沉醉。

但今天的这场秋元沙树举办的证明发布会,本来,她只是生气于他明明用了她的证明思路,却不给署名,也将她的成果占为己有,但当她将“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出来后,不是隔着屏幕,而是面对面的,和这些数学家们交流,就意识到了更为深层的东西。

今天的闹剧,固然有秋元沙树的错误,但她也有错,虽然研究很努力,却对研究成果不够重视,不然就应该在刚刚证明出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选择公布,而不是觉得应该按部就班地先去法国交流,按顺序做事,轻重缓急却没有分清。

她觉得事情就是按顺序来,对最爱的历史尤其认真,对数学就是想着应该努力,却热情一般,但数学界的其他人的想法不一样。

隔着屏幕的时候,他们看上去,只是定时定点地问一句“你好,请问今天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有思路了吗”,但等她和他们都面对面见到了,也成功将“哥德巴赫猜想”给证明出来了,才知道学者们有多么的醉心于此。

明明都是数学界内颇具地位的人,却在和她讨论“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眼眸间,满是明亮,像是得了糖果的孩子,满心满眼都是欢喜。

直到两天后,明夏和顾秉钧、蒋业他们一起,坐飞机回国,也一直在回想着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以及秋元沙树这场闹剧一般的证明发布会的事。

她……或许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要怎么做。

第一次,明夏在学习和研究上产生了疑惑,便去找了顾回舟聊天。

顾回舟一直都很明确,自己喜欢的是文物修复,也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并将之做好,可关于金融方面的投资,对戏曲之类的爱好,他也平衡得很好。

得知明夏的疑问和纠结,还有对自己的反思,顾回舟想了想,回复她:那你以后不研究数学了,不给大家带来研究的新希望,也就不会对自己没有处理好一些事而失望和自责。以后,专心只学习历史,这样的话,你觉得怎么样?

不学数学了?

明夏一愣,继而,心下便有些难受。她在星际时代,便学了那么久的数学,要说对数学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放弃的话就像是放弃了过去一段时间的自己,十分令人难受。

过了好一会儿,顾回舟又发了消息过来:既然你无法果断地给出回答,那就证明心里是有答案的。人无完人,就算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只要努力去改就好了,没有必要为了这个而纠结。以后,你读历史专业,我可以给你建议,至于其他的领域,比如数学、物理,你只要尽力去做,有成果了就发明,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顾回舟:[拥抱]加油,不要负担太大,不要让天赋成为负担,做自己就好,无愧于心就足够。

看着顾回舟的回复,明夏敛着眸,深思许久。

也是,她无愧于心就好,努力研究,及时发表研究成果,这就可以了。

意识到明夏的纠结,毕竟做了这么久的朋友,顾秉钧也对她算是比较了解,猜到她在想什么,和她说:“不要想那么多,你已经做得很努力,不懂这些的话,我和老蒋以后都会尽量帮你的。”

明夏“嗯”了声,至此,心下终于对自己以后应该如何做,有了更加明确的想法。

作为普林斯顿数学研究院的一员,也是SCI期刊《数学年刊》的学术编辑,一直醉心于“哥德巴赫猜想”的Ethen自然受到了邀请。事实上,要不是明夏坐在前排,又身份敏感,太过显眼,同样举手想要发言的他,才会是第一个提问的人。

他也想质问一下秋元沙树,就算可以引用别人的证明,可以参考,但在通篇几乎都是别人的研究成果的情况下,怎么能连一个署名的权利都不给对方。的确,成为“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者,这个名头的诱惑力很大,但也不能这么没有底线。

结果,明夏成了提问的第一个人,整个发布会就犹如狂风过境,结束得那叫一个声势浩大,各个媒体都在疯狂发稿,对世界三大难题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出来一事给出极大的反响。

《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IMO今年的华国冠军——数学界新星》、《继周氏猜测之后,她竟然又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一贯不爱看期刊以外的杂志或者娱乐报纸的他,难得的,买了好几份回来,还去了网上围观,突然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也很有些感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